大牛证券 4年花掉60亿再抛25.5亿定增,荣昌生物的钱花哪了?

时间:2024-08-06 23:38 点击:59 次

大牛证券 4年花掉60亿再抛25.5亿定增,荣昌生物的钱花哪了?

随着创新药投融资步入寒冬,不少药企都在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,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。“ADC(抗体偶联药物)药物第一股”荣昌生物却反其道而行之。

去年,荣昌生物的研发费用一度超过营业收入,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也在增长。与之相对的是,公司货币资金下滑了66%,仅剩7.4亿元。

2020年、2022年,荣昌生物曾先后登陆港股、科创板,募资金额达63亿元。四年多时间,荣昌生物就花掉了绝大部分募集资金。

今年年初,公司曾被外界质疑现金流紧张,荣昌生物还发公告驳斥传闻与事实不符。但仅两个月后,公司抛出25.5亿元的定增募资预案,募资金额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。

6月17日,荣昌生物发布公告,公司定增议案在2024年公司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。

荣昌生物为何烧钱速度如此之快?钱花在哪里了?

1

三年亏28.5亿元,

股价跌破发行价

2008年,归国科学家房建民与荣昌制药合作创办了荣昌生物。自成立之日起,荣昌生物聚焦自身免疫、肿瘤、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,ADC赛道是其主攻方向。

2020年之前,荣昌生物尚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,公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。荣昌生物的资金来源于母公司荣昌制药的内部贷款,后期再通过银行借款来偿还债务。

荣昌制药拥有现代中药、生物制药、CRO(研发外包)等多个板块,最出名的产品为肛泰。

在资金承压下,2020年、2022年,荣昌生物先后在港交所、科创板上市,募资净额分别约38亿元、25亿元,成为山东首家“A+H”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。

彼时,荣昌生物港股募资金额曾创造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IPO募资最高纪录,这是荣昌生物的高光时刻。

借助资本的力量,荣昌生物产品商业化的进程加速。2021年,共有2款药物(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、泰它西普)成功上市,并且纳入国家医保目录,成为公司核心品种。

泰它西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,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产品。

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上市的ADC(抗体偶联药物),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(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)患者的治疗,是国内创新药企首款自主研发并获批的ADC药物。

我见过不少高智商的聪明人,无论是理工科的学霸,还是商科的精英,虽然各有千秋,但很多聪明的人,优势都在思考的深度,速度和效率。

2021年8月,公司授权Seagen公司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亚洲(不包括日本和新加坡)以外地区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。荣昌生物获得了Seagen公司支付的2亿美元(约13.8亿元人民币)首付款并确认收入。

当年,公司营收14.26亿元,净利润2.76亿元,成功扭亏为盈。

但之后两年(2022年、2023年),荣昌生物的营收规模均不及2021年同期,两款产品营收天花板逐渐显现。

尤其是2022年,作为荣昌生物产品实现商业化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,荣昌生物却交出了营收下滑46%、净亏损10亿元的成绩单。

2023年、2024年第一季度,荣昌生物营收10.83亿元、3.3亿元,同比增长40%、96%,呈现增长态势。但公司仍处于亏损之中。同期,公司净亏损15亿元、3.5亿元,净亏损扩大51%、8%。

若拉长时间来看,2022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,公司净亏损合计28.5亿元。

入不敷出的荣昌生物也在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。目前公司股价早已跌破发行价,截至7月5日收盘,港股报21.6港元/股,较发行价52.1港元/股下跌58.5%;A股荣昌生物报39.8元/股,较发行价48元/股下跌17%。

2

费用高涨,

现金流紧张

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,荣昌生物似乎并不着急开源节流。

近年来,公司的研发费用、销售费用不断增长,同时管理费用也在增长。2023年,其研发费用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分别为13亿元、7.75亿元、3亿元,同比增长33%、76%、14%。

仅研发费用一项就超过了公司全年营收,这也让荣昌生物陷入亏损深渊。

商业逻辑上,荣昌生物试图通过两条腿走路。一边以销售换增长,通过组建销售团队、市场推广等方式迅速让两款药品商业化变现,另一边通过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的研发管线,确保公司在未来能够持续推出新产品。

但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,避免过度投入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,也是当务之急。

在销售费用的构成上,2023年,公司销售员工薪酬4.36亿元,同比增长87%,占销售费用的56%;市场开发费用2.6亿元,仅占销售费用的34%。

荣昌生物组建了两个销售团队,围绕泰它西普、维迪西妥单抗两个核心产品,公司自身免疫商业化销售团队、肿瘤科商业化销售团队分别约750人、约600人。

但从成果上来看,公司的投入产出效果并不理想。

2023年,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6%,仅换来营收40%的增长,这意味着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效率还有待提高。

从研发投入来看,公司的资金成本依然很高。截至2023年末,荣昌生物共有八个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,预计总投资规模达59亿元,累计投入金额为31亿元,仍需投入超过28亿元。

从目前来看,荣昌生物的现金流情况并不乐观。由于研发、销售费用的支出增加,2023年,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-15.03亿元。

截至2023年末,公司的货币资金7.43亿元,同比减少66%,相较于激增的销售和研发费用,现金储备已经捉襟见肘。

在此背景下,今年一月份中旬,市场上一度传出荣昌生物现金流紧张的言论,公司1月17日A、H股价分别大跌15.71%、22.73%。

为此,港股荣昌生物于1月17日紧急发布澄清公告,称董事会注意到网上发布的若干评论声称公司现金流紧缺、面临取得银行授信困难及潜在的来自供应商的诉讼风险等,就此澄清该评论的内容及陈述与事实不符,且极具误导性。

与此同时,荣昌生物在科创板亦连续发布两次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,向上百家机构表示“公司有充足的银行授信额度,短期内不会出现现金流紧张影响后续公司运营的问题”。

但仅两个月后,公司抛出高达25.5亿元的定增募资预案,募资金额将全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。

这笔资金可以暂时解决荣昌生物的燃眉之急,但并非长远之计。

仅四年多时间,荣昌生物上市募集资金已经所剩无几。截至2023年末,港股募集资金已使用98.86%,仅剩4322万元。A股募集资金已使用95%,仅剩1.96亿元。也就是说,两次募资净额63亿元,目前公司仅剩下2.4亿元。

3

CEO年薪过千万,

兄弟公司迈百瑞上市前景不明

尽管烧钱速度如此之快,荣昌生物的管理层也没亏待自己。

相较于其他企业,荣昌生物实控人人数较多,由王威东、房健民、林健等10人组成的“一致行动人”,合计控制公司40.06%的股权。

其中,房健民担任公司总经理(CEO)、非独立董事、首席科学家,王威东担任公司董事长、执行董事,何如意担任公司首席医学官兼临床研究主管。

2022年,在荣昌生物净亏损10亿元的情况下,公司CEO房健民年薪高达2654万元,首席医学官何如意年薪高达2604万元。

这一薪酬甚至远高于百济神州董事长欧雷强(年薪1326.3万元)、CEO吴晓滨(年薪1135万元),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(年新1255万元)、联席董事长王可心(年薪1935万元)以及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(年薪162.3万元)。

不过,2023年,房健民、何如意的薪酬有所缩减,分别为813.99万元、772万元。公司高管薪酬的降低可能也与公司财务状况波动有关。

除在荣昌生物持股或任职外,王威东、房健民、林健等10人还是拟上市公司迈百瑞的实控人。十人团将荣昌生物送上港股、科创板后,也将迈百瑞送到了创业板的门前。

2022年9月,迈百瑞公布首份创业板IPO申报稿,拟募资16亿元。其中,11.2亿元用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及运营总部建设项目,4.8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。

迈百瑞是一家从事生物药CDMO(合同研发和生产组织)的企业,为荣昌生物等生物药企提供CDMO服务。

荣昌生物是迈百瑞的重要客户,尤其在ADC(抗体偶联药物)领域,荣昌生物为迈百瑞提供了持续订单。2019年、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,荣昌生物都是迈百瑞的第一大客户。

虽然背靠荣昌生物,但迈百瑞的上市之路并没有像荣昌生物一样顺利。2023年6月,迈百瑞在创业板IPO申请成功过会后,至今已经超过12个月,但仍未提交注册。

据统计,创业板2023年至2024年3月11日,IPO企业从过会到提交注册平均用时147天。迈百瑞的IPO提交注册时间较长,也给公司的上市之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。

可以预见的是,若迈百瑞成功上市后,更容易与荣昌生物为开拓市场发挥协同效应。

现阶段,除资金压力外,荣昌生物核心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不小。以泰它西普为例,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3年底,已有包括诺诚健华、智翔金泰、恒瑞医药、康缘药业在内将近10家上市公司开展关于红斑狼疮的药物研发。

德邦证券认为,尽管2023年公司面临诸多挑战,但两大核心产品差异化明显,放量快速,同时开展多项海外临床前景广阔。而发布定增预案,补充现金后将为研发加速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。

在诸多变化中,融资补血仅是权益之计,靠自身造血才能让公司获得长远发展。未来,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能否持续放量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
荣昌生物何时才能扭亏为盈大牛证券,公司未来发展如何,「界面新闻·子弹财经」将长期关注。

Powered by 线上股票配资网站_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_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